2025-07-21 爱电竞介绍 129
2025年7月,乌克兰哈尔科夫前线传来消息:一支巡逻的乌军小队被俄军无人机锁定时,带头的女兵从战术背包里摸出半瓶伏特加,仰头灌了两口,红着眼吼了句“为了巴赫穆特”,带着队员冲了出去——这是前线士兵“醉鬼冲锋”现场。
俄乌打了三年多,乌克兰的兵,真的不够用了。
2022年战争刚打响时,乌军里女兵占比才15%,到了2025年,基辅独立报的征兵数据显示现在新入伍的士兵里,女性占了21%。街头卖面包的玛莎上周刚送走当兵的弟弟,转头就收到征兵通知,说“女性优先服役”。
这些女兵不是坐在后方管账的,全在前线扛枪。 苏梅地区的突击队里,30多个女兵端着AK冲阵地,跟俄军拼了整整一夜,最后活着回来的只有20个。 有个代号“女巫”的32岁姑娘最有名,她以前是律师,2022年俄军打进来的时候,她把西装往衣柜里一塞,直接去了巴赫穆特的炮兵阵地。
不会装弹? 蹲在战壕里跟着老兵学了三天;分不清目标方位? 拿望远镜对着地图比划到眼睛发肿。 《纽约时报》拍过她的照片,脸上沾着灰,怀里抱着炮弹,说“她比很多男兵更懂怎么杀人”。
可打仗不是光靠狠劲。 乌克兰总参谋部的数据摆在那儿:到2025年6月,乌军阵亡超过4.6万,受伤38万——这相当于每100个乌克兰人里,就有1个多上了战场。 更扎心的是,现在前线能凑齐一个满编连队都难。 有些旅级单位,实际兵力连加强团都不到,士兵平均年龄28岁,可后方的征兵处连18岁的年轻人都在抓,学校刚毕业的高中生,还没摸过枪就被送上去了。
为什么这么缺人? 俄罗斯占着乌克兰20%的地盘,从顿巴斯到哈尔科夫,俄军的炮火一天比一天密。 7月10日,俄国防部刚发了战报,说过去一周摧毁了乌军3个弹药库、2个防空导弹发射点。 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在苏梅前线跟记者叹气:“我们的士兵在阵地里啃冷面包,俄军的无人机24小时盯着,稍微露个头就被炸。 ”
这时候,西方援助的变化就更现实了。 6月的时候,美国突然停了对乌的防空导弹和炮弹供应,五角大楼说“库存不够”。 乌克兰急得跳脚,泽连斯基在电视上喊:“我们需要弹药,不是承诺! ”结果7月刚过,拜登政府又批了20亿美金的援助,海马斯火箭弹、155毫米炮弹装船往乌克兰运。 可德国更实在,乌克兰开价要4套IRIS-T防空系统,德国只给了658枚导弹——连零头都不够。 波兰和西班牙更绝,直接说“我们的陆军自己都不够用,哪有兵给你派? ”
最苦的还是士兵。 哈尔科夫的一个步兵连,最近流传着个“喝酒暗号”:冲锋前每人喝半杯伏特加,不是壮胆,是消毒。 连长说:“前线医疗物资早没了,擦枪的酒精都得省着用,喝两口总比喝脏水强。 ”有个女兵在日记里写:“昨天夜里跟俄军拼刺刀,我手被划破了,班长从兜里掏出半瓶酒,说‘擦擦伤口,醉了就不疼了’。 ”
现在走在乌克兰的街头,能明显感觉到不对劲。 以前满大街的年轻人,现在全是老人和小孩。 基辅的一家面包店,老板娘指着墙上的高中毕业照说:“你看,这是2021年的班,16个男生,现在只剩5个活着。 ”征兵处的公告贴在超市门口,红纸上写着“女性18-60岁均可报名”,底下还有一行小字:“阵亡赔偿金比男兵高50%”。
俄军的攻势还在继续。 7月10日,苏梅的居民说,早上被炮声惊醒,窗户外全是俄军的装甲车。 乌军的防线在往后退,可退一步,身后就是更多平民的家。有个老奶奶蹲在废墟前哭:“我儿子上周刚上战场,儿媳妇怀着孕,这可怎么活啊? ”
,西方援助时断时续,年轻人死了一茬又一茬。女兵们喝酒冲锋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有人夸她们勇敢,有人说她们无奈。 可战场不会说漂亮话,子弹不长眼,炮弹不会挑人——不管你是男是女,上了战场,就只有一个身份: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