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爱电竞介绍 145
孙中山活着的时候,国民党内部挺团结的,就只有一个小分歧,那就是要不要跟共产党合作。但孙中山一走,国民党里面就没人挑大梁了,结果分裂得越来越厉害。
国民党里面,到底有多少个小团体啊!
“廖仲恺被暗杀”事件后,老右派的邹鲁和谢持搞了个西山会议派,他们主张跟共产党对着干,跟苏联翻脸,也不赞成国共联手合作。
“中山舰事件”之后,国民党里面分成了三大帮派,头头分别是蒋介石、胡汉民和汪精卫。
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就成立了。但汪精卫他们那一帮人,觉得手里权力还不够大,也不满意蒋介石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到了1928年,汪精卫和陈公博就搞了个“改组派”。
此外,胡汉民和孙科也闹分裂,另外组建了“再造派”。
在军队里头,也有不少小团体,像李宗仁和白崇禧带领的桂军一派,还有西北的马家、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这些势力。
在蒋介石集团里头,也有不少小团体,像陈立夫领导的“CC系”,还有杨永泰和张群他们的“新政学系”,以及何应钦和顾祝同所属的“黄埔系”等等。
不过呢,这些派系之所以能存在,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基,那就是国民党的五院体制。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起了国民政府。到了那年的7月,宁汉两边合到了一块儿,其他各个小团体也跟着合并了。到了1928年,蒋介石在这些团体合并后,主导了四届二中全会,重新整顿了一下国民政府。
但是,因为帮派太多,好处分得不公平,权力也安排得不妥当,所以国民党的各路头头、委员们,都一个个离开京城,这让国民党陷入了没法收拾的混乱局面。
就在这时,胡汉民刚好从国外回来,他便向南京政府建议,采用“五院制”。
“五院制”这个办法真不错,它把权力分给了不同派系,每个派系都有代表,所以议案很顺利地就通过了。到了1928年,“五院制”就正式开始实施了。
“五院制度”就是这样一个规矩:它包括五个主要的部门或机构。
国民党政府设了五个部门,分别是管行政的行政院、管立法的立法院、管司法的司法院、管考核的考试院,还有管监察的检察院。
1,行政院是老大,下面有一正一副两个院长。他们主要负责管理国民政府的十五个部门,包括管家里事的(内政)、对外交朋友的(外交)、守家护院的(国防)、管钱的(财政)、管教育的(教育)、管法律的(司法行政)、管农田林地的(农林)、管买卖贸易的(工商)、管道路通行的(交通)、管社会服务的(社会)、管水利工程的(水利)、管医疗健康的(卫生)、管土地房产的(地政)、管粮食储备的(粮食)。
2,立法院是国民政府负责制定法律的地方,它可以决定法律提案、预算提案、是否大赦等重要事情,还能处理其他关键的国际事务。
立法院建起来以后,胡汉民和孙科就当上了院长。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制定了不少关键的法律,可以说,立法机构对国民党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不小的正面作用。
不过得提一下,只要胡汉民、孙科和蒋介石在利益上有矛盾,立法工作就会变得特别棘手,难以推进。就像孙科的《五五宪章》,因为背后的各派利益难以摆平,最后就没能顺利出台。
3,司法院是管法律事务的最高机构,它负责审理案件,惩罚违法的官员,还有裁决行政纠纷的权力。
在各个不同团体里,西山会议派的头头居正,是当司法院长时间最长的人。
4,监察院里,国民党里面各派别的争斗痕迹更明显。国民党对监察院的职责也相当看重。
谭延闿和胡汉民都曾讲过:“宪法里的五权中,弹劾这一权真的很关键,要想政府干得好,监察的权力绝对不能少。”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想让吴稚辉或者蔡元培来当监察院的院长,但他们俩都觉得,监察这个位子,各派肯定都会想办法推自己的人上去,到时候免不了又是一场争斗,所以就都推辞了。
中原大战结束后,于右任作为国民党的老前辈,跟各派别的关系都挺融洽。所以,在蒋介石和胡汉民的支持下,他当上了监察院的院长。
5,考试院是国民政府里管考试和人事的最高机构。
这样一个挑选人才的地方,本该是挑好的人选来用,但就连院长这个位子,也是各个小团体商量妥协后才选出来的。那时候,谭延闿把国民党主席的位置让给了蒋介石,自己则去做了考试院的院长。
之后,谭延闿进了行政院,然后戴季陶接了他的班。但结果呢,戴季陶也没能扛住各派之间的争斗,加上没得到蒋介石的帮忙,最后也只能选择辞职走人。
最后,考试院长一职只能由属于西山会议派的邹鲁来接手。
“五院制度”其实是国民党里面,不同派别互相争斗的结果。
“五院制度”说白了,就是孙中山先生借鉴西方的“三权分立”,搞了个“五权分立”。这样,各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职责,既独立又互相监督,就是为了防止政府独裁,让政治体系更清明。
不过,国民政府的“五权”制度,其实早就偏离了孙中山先生的初衷,反倒成了各派系瓜分利益的工具,还有蒋介石独裁政府拿来对外装“民主”的门面。
胡汉民提出了一个“五院制”的想法,主要就是想通过把不同的权力分开,来限制蒋介石。
胡汉民是国民党里的老前辈,在党内威望很高,因此他也非常渴望拥有更大的权力。
北伐战争结束后,胡汉民在党里的地位受到了蒋介石的挑战。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他打算通过推行“五院制度”,来削弱蒋介石的权力,不让蒋介石一个人独揽大权。
对蒋介石来说,他作为国民党里的新晋人物,位子还没坐稳,经验也不够丰富,所以需要像胡汉民这样的老前辈来帮他稳住党里的局面,因此他就采纳了胡汉民的意见。
从这里能看出来,“五院制度”其实就是国民党里面,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西山会议派这些大佬,还有国民党里的老前辈们以及地方上有势力的人,他们之间互相争斗的结果。
最终结果很清楚,蒋介石利用“五院制度”,让支持他的人得到了更多权力。时间一长,“五院”的全部权力都落到了他那些亲信的手里,达到了权力高度集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