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爱电竞介绍 94
2025年8月11日,顿涅茨克前线传来消息:俄军已在红军城周边完成11万野战部队集结,三面围城的防线像张密网,将这座乌军物资枢纽死死困住。 本该早到的乌军第七军刚抵达北面阵地,就遭遇俄军每半小时一次的精准打击。无人机群掠过头顶,炮弹砸向补给线,刚卸下的弹药箱还没来得及搬运就被掀翻。 与此同时,乌克兰官方悄悄承认:当前在乌作战的72国雇佣兵里,40%竟来自拉美,巴西、哥伦比亚的士兵端着北约枪,在俄军无人机下成了“活靶子”。 这场被俄方称为“围点打援”的绞杀战,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拉美雇佣兵为何突然“热血”参战? 意大利的反俄动作又如何让局势火上浇油?
8月10日,顿涅茨克前线乌军指挥官瑟尔斯基在临时记者会上承认:“红军城的援军比原计划晚了72小时。 ”晚到的原因,是乌军主力过去一个月全被牵制在苏梅州。去年8月,乌军曾突袭俄罗斯库尔斯克州,把战火烧到俄本土,普京紧急调兵夺回库尔斯克后,立刻在靠近库尔斯克的苏梅边境修缓冲区,俄军开始猛攻苏梅。直到上周,俄军突然从苏梅抽调兵力,11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红军城,乌军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俄军的真正目标,是切断乌军物资“大动脉”。
红军城为何这么重要? 当地居民伊万说:“这里每天有300辆卡车往顿巴斯前线运弹药、粮食和药品。 ”俄军侦察无人机拍到的画面更直观:红军城火车站的货场上,堆着整整齐齐的152毫米炮弹箱,油库的储油罐能装满50辆油罐车。 俄军战术也很明确,不急着强攻,而是用“绞肉机”慢慢磨。 8月9日凌晨3点,俄军“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群扑向红军城北侧的增援公路,30分钟内摧毁4辆运输车;上午10点,152毫米榴弹炮群对准南侧铁路线,连续7轮炮击把铁轨炸成“麻花”;下午4点,俄军特种部队渗透到城西,引爆了乌军临时搭建的弹药库。 一位乌军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们刚把第七军的先头部队接进防区,下一秒炮弹就砸在后院,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那40%的拉美雇佣兵。 乌克兰总参谋部曾炫耀“72国勇士来援”,但前线医护人员透露:“这些拉美士兵大多没摸过真枪,训练时用的是气枪。 ”在红军城南侧的战壕里,一名哥伦比亚籍雇佣兵对采访他的巴西记者说:“中介说一个月能拿2300美元,比在老家当保安多一倍,可来了才发现,俄军无人机根本不给反应时间。 ”更讽刺的是,这些雇佣兵的装备大多是北约淘汰的旧枪,连夜视仪都配不齐。 俄方公布的战报显示,8月以来,在红军城外围被击毙的外国雇佣兵中,拉美籍占比达42%,其中60%死于炮火覆盖,他们甚至没机会和俄军正面交火。
这边拉美雇佣兵成了“谜团”,那边意大利的反俄动作彻底激怒了莫斯科。 8月8日,意大利米兰街头出现“支持乌克兰自由”的游行,队伍里有人举着“普京必须下台”的标语,还有人焚烧俄罗斯国旗。 俄罗斯外交部当天就召见了意大利驻俄临时代办,直指“这是国家支持的仇俄行为”。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近一个月来更是频繁露面:她在电视讲话中说“乌克兰的胜利就是欧洲的胜利”,还批准向乌提供2亿欧元的“非致命性军事援助”,包括防弹衣、无人机电池和卫星通讯设备。 但俄方公布的证据显示,部分“非致命性援助”被转卖给了红军城周边的黑市,买主正是乌军后勤部门。
8月11日中午,红军城的天空再次响起轰鸣声。 俄军苏-35战机掠过城区上空,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宣传单:“放下武器,活着回家。 ”城内的乌军指挥所里,瑟尔斯基盯着地图上的红线。那是俄军最新的包围圈,每道防线上都标注着“密集火力区”。 而在1500公里外的华盛顿,美国国防部的会议桌上,一份“拉美雇佣兵参战成本分析”报告被推到国务卿面前:每月需额外支付5000万美元补贴,但“战略收益不明确”。 这场从库尔斯克烧到红军城的战火,早已不是两个国家的较量,而是一张由兵力、金钱、舆论织成的大网,每个卷入其中的角色,都在为各自的利益挣扎。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