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爱电竞介绍 109
#胜利日大阅兵#
当中国海军 “下饺子” 般列装新型护卫舰,美国海军坐拥数十艘 “阿利・伯克” 级驱逐舰时,南美大国巴西的海军却正遭遇一场尴尬的 “兵力荒”—— 其海军现役唯一一艘新锐护卫舰 “阿基坦” 级 “里亚舒埃卢” 号,近日进入船坞维修,为填补战力空缺,巴西不得不将服役超 40 年的老 “尼泰罗伊” 级护卫舰重新拉回任务一线。这艘被军迷调侃为 “海军独苗” 的新锐舰,暴露的不仅是巴西海军的装备窘境,更折射出南美大国海军发展的无奈与困境。
一、“独苗” 的诞生:耗资 10 亿美金,却成 “孤家寡人”
提到巴西海军的 “阿基坦” 级护卫舰,就不得不提其 “坎坷的诞生路”。2013 年,巴西为提升海军远洋作战能力,与法国达成协议,引进 “阿基坦” 级护卫舰技术,计划建造 4 艘,首舰 “里亚舒埃卢” 号于 2018 年下水,2020 年正式服役。这艘满载排水量 6000 吨的护卫舰,堪称巴西海军的 “掌上明珠”—— 配备 “紫菀 - 30” 防空导弹、“飞鱼” 反舰导弹,搭载 NH-90 反潜直升机,还具备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单舰造价高达 10 亿美金,是巴西海军史上最昂贵的水面舰艇之一。
可谁也没想到,这艘寄予厚望的 “新锐舰”,却成了巴西海军的 “独苗”。受经济波动影响,后续 3 艘 “阿基坦” 级的建造计划一再搁置,从最初的 “4 艘编队” 缩水到 “2 艘保底”,最终因资金不足彻底暂停。如今,“里亚舒埃卢” 号成了巴西海军现役唯一一艘具备现代化远洋作战能力的护卫舰,承担着大西洋巡逻、护航、反潜等核心任务,堪称 “一人扛起海军半边天”。
更尴尬的是,“里亚舒埃卢” 号自服役以来,故障频发。2022 年,该舰在执行南美联合军演时,推进系统突然故障,被迫中途返航;2023 年,舰载雷达系统又出现异常,不得不缩短远洋训练周期。频繁的故障让这艘 “独苗” 陷入 “修修停停” 的循环,而每次维修,巴西海军的水面战力就会出现 “真空期”。
二、老舰顶班:40 岁 “尼泰罗伊”,能否扛起大梁?
“里亚舒埃卢” 号一进船坞,巴西海军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谁来顶替它执行任务?答案令人唏嘘 —— 服役于 1986 年的 “尼泰罗伊” 级护卫舰 “宪法号”。这艘已经 40 岁的老舰,原本早已进入 “半退役” 状态,如今却被重新启用,成为巴西海军的 “应急主力”。
“尼泰罗伊” 级护卫舰有多老?看看它的配置就知道:满载排水量仅 3700 吨,比 “阿基坦” 级少了近一半;舰载武器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 “海标枪” 防空导弹,射程仅 40 公里,远不如 “紫菀 - 30” 的 120 公里;反潜装备更是落后,没有舰载相控阵雷达,仅靠老式声呐探测水下目标,面对现代潜艇几乎 “睁眼瞎”。有军事专家调侃:“这艘老舰的战斗力,还不如中国海军的 054A 护卫舰,甚至比不上一些国家的轻型护卫舰。”
可就是这样一艘老舰,如今却要承担起原本 “阿基坦” 级的任务。今年 7 月,“宪法号” 奉命执行大西洋油轮护航任务,在航行途中,多次出现通信系统故障,不得不靠无线电应急联络;在应对模拟空中威胁的演练中,其 “海标枪” 导弹系统反应迟缓,未能成功拦截 “目标”。巴西海军内部人员透露:“让‘宪法号’顶班,就像让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去跑马拉松,能完成基本任务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战斗力。”
更无奈的是,“尼泰罗伊” 级护卫舰并非 “孤例”。巴西海军目前现役的 12 艘水面作战舰艇中,有 8 艘服役超过 30 年,其中 “帕拉” 级护卫舰更是服役了 50 年,堪称 “海军活化石”。这些老舰不仅性能落后,维护成本也极高,2023 年,巴西海军在老舰维护上花费了近 2 亿美金,却仍无法解决设备老化的根本问题。
三、困境背后:经济疲软 + 工业短板,拖垮海军发展
巴西作为南美第一大国,曾拥有拉美最强大的海军 —— 上世纪 80 年代,其海军拥有航母、核潜艇、驱逐舰等完整装备体系,甚至能在南大西洋与英国海军掰手腕。可如今,为何会陷入 “独苗护卫舰 + 老舰顶班” 的窘境?背后是经济疲软与工业短板的双重拖累。
首先是经济 “拖后腿”。2015 年以来,巴西经济多次陷入衰退,GDP 增速长期徘徊在 1% 左右,政府财政紧张,国防预算一再缩减。2024 年,巴西国防预算仅占 GDP 的 1.2%,其中海军分到的份额不足 30%,连维持现有装备的正常维护都捉襟见肘,更别提推进新型舰艇建造计划。“阿基坦” 级后续舰艇的搁置,正是因为政府无法拿出足够资金;而老舰的退役计划,也因缺乏替代装备一再推迟。
其次是工业体系 “掉链子”。巴西虽然拥有一定的军工基础,能建造轻型舰艇,但在大型护卫舰、驱逐舰的核心技术上,仍高度依赖进口。“阿基坦” 级护卫舰的发动机、雷达、导弹等关键设备,均从法国、德国进口,本国无法自主生产,不仅导致造价高昂,还面临 “卡脖子” 风险。2022 年,因法国延迟交付 “紫菀 - 30” 导弹,“里亚舒埃卢” 号一度陷入 “有舰无弹” 的尴尬境地;而老 “尼泰罗伊” 级的维护,也因部分零部件停产,不得不从二手市场淘货。
更严重的是,人才流失加剧了海军的困境。由于海军发展停滞,许多优秀的舰艇设计师、技术人员纷纷转行,或前往其他国家发展,导致巴西海军的装备研发与维护能力进一步下滑。有巴西军工企业负责人坦言:“现在我们连对老舰进行现代化改造都困难,更别说自主研发新型护卫舰了。”
四、对比邻国:南美海军格局,早已天翻地覆
巴西海军的窘境,放在南美海军格局中更显突出。曾经,巴西海军是南美当之无愧的 “老大”,但如今,邻国阿根廷、智利的海军发展虽也有波折,却未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阿根廷虽然没有新型护卫舰,但通过引进中国的 “枭龙” 战斗机,提升了海军的空中支援能力;智利则从荷兰引进了 2 艘 “西格玛” 级护卫舰,虽然数量不多,但胜在稳定,没有出现 “独苗” 困境。就连小国乌拉圭,也从韩国引进了 2 艘轻型护卫舰,至少保证了基本的近海防御能力。
而巴西海军,却在 “独苗”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 “里亚舒埃卢” 号进入维修期,巴西海军在南大西洋的存在感进一步下降 —— 原本由其主导的 “南美联合反潜演习”,今年不得不邀请智利海军牵头;在打击海盗、保护海上油气平台等任务中,巴西也只能依靠老舰勉强应对,多次被南美媒体调侃为 “南大西洋的纸老虎”。
五、未来何在?“独苗” 的痛,何时能解?
对于巴西海军而言,“独苗” 的痛并非短期能解决。目前,巴西政府虽提出 “2030 海军发展计划”,计划再建造 2 艘护卫舰,但受经济和工业能力限制,这一计划能否落地仍是未知数。有军事专家预测,至少未来 5 年内,“里亚舒埃卢” 号仍将是巴西海军唯一的新锐护卫舰,而老 “尼泰罗伊” 级,恐怕还要继续 “超期服役”。
更长远来看,巴西若想摆脱困境,不仅需要稳定经济,增加国防预算,更要重建本国的军工体系 —— 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从零部件生产到人才培养,每一步都需要长期投入。否则,即便未来引进更多新型舰艇,也可能重蹈 “独苗” 的覆辙。
如今,当 “宪法号” 老舰在大西洋上缓缓航行时,它不仅承载着巴西海军的应急任务,更承载着一个南美大国的海军梦。只是这个梦想,在 “独苗” 的尴尬与老舰的无奈中,显得格外沉重。或许正如巴西海军退役将领所说:“我们曾经拥有拉美最强大的海军,如今却连一艘可用的护卫舰都凑不齐,这不是‘独苗’的痛,而是整个国家海军发展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