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央视发文力挺,人民日报为其正名,遭网暴的陈梦新靠山太“硬”了

2025-08-08 产品展示 64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最后一球落地时,陈梦的球拍差点脱手飞出去。

她盯着那个在台面上蹦了两下才落地的球,整个人像被按了暂停键。

看台上炸开的欢呼声她一句都没听清,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帮人又要开始了。

果然没让她失望。

金牌还没挂稳当呢,手机推送就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陈梦赢球全靠裁判帮忙""梦马落点是什么黑科技""这届冠军水分太大"。她看着这些评论直乐,转头对教练说:"得,这回连'我的时代'都不用说了,他们自己就能编出连续剧。"

要说这届奥运打得是真不容易。六局比赛打得跟过山车似的,孙颖莎那反手爆冲跟炮弹一样,换个人早被打懵了。陈梦硬是扛住了,最后一局10比10的时候,那个侧身反拉擦边球,慢镜头回放看得清清楚楚——她提前挪了半步,就等着莎莎往这儿打呢。赛后技术统计出来,全场42个相持球她主动变线占了67%,这要还能说是靠运气,那真是睁眼说瞎话。

东京奥运会后那三年才叫难熬。当年那句"我的时代来了"被翻来覆去嚼得稀碎,后来发展到她喝口水都能被解读成"目中无人"。最离谱的是有人扒出她妈公司注册的"HOPE WANG"商标,非说是暗恋王楚钦的证据。陈梦看到这消息时正在食堂吃饭,差点把米饭喷出来:"好家伙,按这逻辑我妈开个饭店都能给我凑出个后宫来。"

教练组都替她着急,说要不发个声明澄清下。她摆摆手:"河南老家有句话,狗叫狗的,人走人的。我跟键盘较什么劲?"转头就扎进训练馆,把发球机调到最高档位哐哐哐练接发球。陪练的队员后来跟人说,那几个月陈梦练得魔怔,有次夜里两点去上厕所,还看见她对着墙壁徒手挥拍,影子投在墙上跟演皮影戏似的。

2025年《人民日报》那篇文章出来的时候,陈梦正在青岛给孩子们上公益乒乓球课。手机被消息震得发烫,她瞟了眼标题就乐了:《一万次挥拍铸就一剑》。配图特写她虎口的老茧,层层叠叠跟树皮似的。底下最高赞评论说:"这茧子比我人生规划都清晰,黑子们摸摸自己鼠标手再说话!"她笑着把手机揣回兜里,继续教小朋友握拍姿势。

"陈梦杯"国际青少年赛办到第二届的时候,已经有七个国家的小选手来参赛。开幕式上有个农村来的孩子怯生生问她:"姐姐,他们骂你的时候,你怎么忍住的?"她蹲下来给小姑娘系紧鞋带:"看见那边球台没有?它才不管热搜上说什么呢。你往台上砸一万个球,它就还你一万个响。"

巴黎夺冠后接受采访,记者拐弯抹角问她对网络舆论怎么看。她擦着汗咧嘴一笑:"东京那会儿我说句话能被编出八百个版本,这回我学精了——让球拍说话。"这话说完没多久,王楚钦清空社交媒体关注列表的消息又上了热搜。网友又开始脑补"为爱取关"的剧情,陈梦在训练间隙刷到这条,差点把水喷在平野美宇身上:"好家伙,这届网友写剧本比我们打球还拼。"

国家乒乓球队有位老教练说过,运动员分三种:一种是被压力压垮的,一种是顶着压力前行的,还有一种是把压力当饭吃的。陈梦明显属于第三种。东京周期被骂得最凶的时候,她的训练量反而增加了20%。数据师拿着报表直挠头:"这不符合运动规律啊?"她满不在乎:"他们越说我飘,我越要往地里扎。"

现在去青岛的"陈梦乒乓球学校",还能看见墙上挂着她手写的一句话:"台子上的事,台子上解决。"这话看着简单,可细琢磨挺有意思——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在这块地界上,什么热搜话题、网络骂战都不好使,就看谁能把那个40毫米的小球玩出花来。

去年公益活动现场,有个记者追着问:"现在官媒都给你撑腰了,算不算逆袭成功?"她正给小朋友调整握拍姿势,头都没抬:"啥逆袭啊?我打第一天起就站这儿没动过,是有些人自己转晕了。"这话把现场逗得前仰后合,后来被做成表情包疯传,配文特别损:"冠军的凡尔赛,都是用球拍写的。"

要说现在陈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那两个奥运冠军,而是她能把天大的压力转化成训练量的本事。队里小队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陈高压锅",意思是压力越大她越来劲。有次队内测试赛,教练故意让裁判错判她两个球,想试试她心态。结果她连扳四局,打完还跟裁判开玩笑:"您再多判几个,我今晚加练内容都有了。"

现在刷到关于她的新闻,评论区画风完全变了。去年有个"专家"发长文分析她技术漏洞,底下最高赞回复是:"建议您先能接住陈教练三个发球再说话。"她本人看到这条,在训练日志上画了个笑脸:"得,这回连水军都省了。"

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无任何不良暗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