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产品展示 124
中美新一轮贸易磋商眼看就要在西班牙开场,美国却提前出招加码压力,一口气把中国23家企业拉进出口管制清单。被“盯上”的行业覆盖半导体、芯片、航天和量子技术等,表面看是担心中国买美国产品搞“军事现代化”,还甩锅说有技术流向俄罗斯的嫌疑。但真要细琢磨,美国更像在盘算自家利益,护着自己的芯片江山,同时又想谈判时攥点筹码。
美国这一套制裁手法,除加固高端科技的护城河,也是为后面贸易桌上的大豆、波音、稀土配额等订单加点砝码。别小瞧这种“先敲一棒”,压价和提条件两手一起用,还想在鼓动欧洲下二级关税前给盟友打气。可现实也摆着,欧盟可没那么容易被忽悠,至少现在还在“看兔子不撒鹰”。
被列管的企业很多其实早就有预案。拿复旦微电来说,这家公司供应链切换灵活,本地供应商选项多,海外销售占比低,对美国订单几乎影响不到本金,库存也能撑上一段时间。就算美国想卡脖子,也很难让这些企业“掉链子”。看到网友评论,有的说“国产方案早就顶上来”,也有人揶揄:“美国这步棋,有点自嗨了吧。”
中国的态度其实很直接:商务部先是公开批评美国管制搞的是名义安全、实则霸凌,质问在会谈前搞这一手是想干啥?紧接着两条反击措施也跟上了针对美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对集成电路领域发起反歧视调查。不躲不闪,直接摆出对等回应。
实际上,谈判桌上的硬菜根本不在这些技术管制上。美国最缺的是稀土配额,还有大豆订单才是心头肉。去年,中国还买美国大豆近一千万吨,今年直接断崖式降到十万吨不到,价格差着三倍不止,国内采豆商几乎撤完,压力全留给了美国豆农。据媒体报道,有些美国农民已经组队去农业部讨说法,希望少点“制裁动作”,多点生意机会。
但中国转身就从南美补充了七百多万吨大豆,还省了不少关税,更何况巴西大豆还比美国便宜。种种迹象表明,急的是美国自己,而中国底气十足,不缺后路也不缺筹码。
中美这场博弈,谁在暗处出招,谁有明牌在手,谁更不慌?美国设下的障碍,短期难有大影响,而中国“对等反击、只谈不让”,展现的不只是底气,也是主动权。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