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欢笑至腹疼,西贝贾老板带领二十五位支持者宣告:我们依然在!

2025-10-09 产品展示 60

正当大家以为事情会逐渐平复的时候。

在9月15日那天,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干了一件挺特别的事儿——他请来了25个支持者,包括餐饮界的同行、供应商,还有一些老顾客,一起公开表达:“我们都在,还在呢!”

这事一传开,挺让人惊讶的,也有人逗趣地猜测,贾老板是不是想着靠这个办法,努力稳住点儿场面啊?

贾国龙挺坚决地作出了回应,让人觉得态度蛮硬朗的。

事情得从9月10日晚上说起,当天罗永浩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直怼西贝的预制菜,说它“又贵又难吃”。

这条微博刚一发出来,立马就炸开了锅,评论区里也热闹非凡,很多网友都纷纷附和。有的还说“早就觉得西贝的菜味道比以前差了,原来是用了预制菜”。

关于“西贝预制菜”的话题一经曝光,立即在行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消费者这下可算是“谈虎色变”,一时间议论纷纷。

不到一天时间,罗永浩那条微博的转发已经突破了一万,关于他吐槽西贝预制菜的这个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榜单,西贝一下子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随着舆论风口渐渐扩大,到了9月11日,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亲自站出来,作出回应。

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提到这事儿的时候,他非常坚决,强调罗永浩的说法“不符合事实”,还说西贝会收集证据,考虑起诉罗永浩,“不能让别人随意抹黑我们”。

贾国龙也明确表态:“西贝没有预制菜”,并且还解释了网友们说的“预制菜”,其实就是“由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

像有些菜的原料会提前在中央厨房做好,然后送到门店再进行烹饪,这跟大家理解的“只需加热就能吃的预制菜”还不一样。

他还特别强调,西贝一直坚持“现炒现做”,中央厨房的作用只是确保食材新鲜和口味一致,不能算是预制菜,可这番说辞不仅没解决争议,反而让更多人觉得怀疑。

网友们翻出了西贝之前的宣传资料,上面明确写着“现做现卖”“拒绝预制”啥的,现在又说“中央厨房半成品不算预制菜”,这不是挺矛盾的吗?

有人觉得,贾国龙一开始就宣称要起诉,态度这么强硬,反倒让人觉得“没底气”。

厨房里发现了冷藏的食材。

9月12号,有媒体的小伙伴专程跑到北京两家西贝店里看看。

在其中一家店的后厨,记者看到厨师从冷冻柜里拿出装着“牛肉块”“酸菜”等食材的袋子,解冻之后就直接放锅里大火翻炒。

还有一道特色菜,也是提前卤好的半成品,热一下就能端到客人面前。

这篇文章来自脆败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的坎坷经历,详细记录了他们在九次挫折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记者公布探店结果后,网友们反倒更不信了。“解冻后翻炒还能算现做?”他们吐槽,“我在家自己加热预制菜也能说是现做啊。”“以前还说没有预制菜,现在媒体都拍到冷冻食材,这不是在骗你吗?”

就连那些经常光顾西贝的老主顾也表示:“可能以后不会再去了,觉得被骗了,花那么多钱吃的不是新鲜做的菜。”

在媒体曝光之后,西贝官方于9月13日发布声明,强调门店用的冷冻食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质原料”。

提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出菜速度,确保口感稳定”,同时还承诺“会在门店显眼地方注明食材的处理方式,让顾客一目了然”。

可是,这个说法没啥反响,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不过是在找借口,根本没解决关键问题”。

贾国龙带着25个人来个宣誓仪式。

就在以为事情会慢慢平息的时候,9月15日,贾国龙突然采取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

他带着25位餐饮行业的同行、供应商,还有西贝的老客户一起喊话:“面对争议,我们都在,我们还在!”

贾国龙在发布会上提到,这一个多月里,西贝真是压力山大,门店里的客人明显少了不少,营业额也遭受了严重打击。

他透露,9月10日和11日,所有门店合计的日营业额分别减少了100万元,到12日,预计亏损范围会扩大到200万元到300万元。

关于“西贝事件”之后背后的真实情况,大家或许还不太清楚。

不过,网友们对这个“表态”各有观点。

有人觉得“贾老板挺不容易的,能有人站出来支持,也证明西贝还是有一些好评的”,但也有人说“这更像是一场公关操作,找几个人撑撑场面,根本解决不了预制菜不透明的难题”。

其实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这不就是典型的公关表演嘛?请的都是同行、供应商和老客户,说的话难免带点关系,能算得上客观吗?”

要是搞不定预制菜的信息不透明,说什么口号也是白搭;而且每天营业额少了百来万、两百万,早干嘛去了?

还有一些网友保持中立态度:“先等西贝接下来的动作吧,现在说支持还是反对都为时尚早,要是真能把食材处理过程公开透明,说不定还能挽回点信任,要不然光靠喊话,作用也有限。”

餐饮界遇上的“两个难堪问题”

离9月15日的表态也过去好几天了,现在到了中午时间,西贝门店的客流明显减少,工作日里,客人比以前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以前得排队的场面,现在基本不用等待了。

服务员提起,自从那次风波以后,许多老顾客都不来了,新来的客人也少了不少。店里最近搞了个“现做菜品明档展示”,厨师在那透明厨房里操作,让顾客能看到做菜的全过程,想借这个办法把人气给找回来。

有顾客说得挺直接的,他们更在意的是“透明化”,只要能明确告诉我们哪些菜是提前准备好的,哪些是现点现做的,我们自己选择,如果价格合理就行,主要怕被蒙在鼓里。

其实不止西贝,近两年呀,很多餐饮品牌都开始使用预制菜或者中央厨房的半成品啦。

有点啥说法呢,现在房租和工资都涨得厉害,用半成品能帮忙提速,又能省点钱,比如原本一家店得配5个厨子,现在用半成品后,3个厨子就能搞定。

再说半成品还得保证口感一致,比如那些连锁品牌,不管在哪个城市开店,吃起来味道都差不了哪去,这也是不少品牌偏爱用半成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啊,很多品牌并没有明确跟消费者说“用了预制菜”,这就成了个不大透明的事。

去年年底,有个机构搞了个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说他们“不太想吃预制菜”,特别是在饭店里用餐时,更偏好点现做的菜。

不少消费者觉得,预制菜的价格理应比现做菜便宜,可实际情况是很多餐厅用预制菜后,价格却没怎么下降,这让人觉得“花了现做菜的钱,吃的却是预制菜”,心里挺不舒服的。

这次西贝出事,其实也给整个餐饮圈敲了个警钟:预制菜虽不是绝对不能用,但一定要把底细摆明白。

要是能在菜单上写得清清楚楚,或者提前告诉顾客,让大家自己有个选择的空间,像这样的问题也许就不会闹得那么大了!

归根结底,顾客们要的不是“完全没有预制菜”,而是不被蒙在鼓里。

现在西贝还在逐步调整中,能不能重新赢得大家的信任,还真不好说。对这次事情,大家是怎么看的?

要是真去西贝吃饭,大家会不会特别在意用了半成品呢?

#热问计划#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