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上高会战,国民党下血本,活捉大贺茂师团长赏大洋五万!

2025-08-06 爱电竞介绍 158

在1941年春,江西上高原本安静的土地骤然被战争阴影笼罩。日军第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以其一贯的强硬作风,发誓要攻占上高,借此为自己争取更多荣誉。他并未料想到,在前方等待他的,是中国第十九集团军早已精心设计的包围圈。国民政府发布告示:“活捉师团长大贺茂,赏五万大洋!”这样一则重磅悬赏,极大激励了前线士气。诡谲计谋与激烈血战一同上演,荣誉与渴望并行。战局的走向,时刻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春寒未消的上高县,因日军实施“锦江作战计划”,硝烟骤起。日军第34师团自新建出发,以极快速度推进至上高,一路所过,村庄化为废墟,炊烟寂灭。面对如此压力,中国第十九集团军凭借有利地形,早已在山林间布下重重埋伏,誓死守卫家园。

大贺茂将部队分三路推进,试图彻底肃清中国军队在赣西北的力量。但此时,中国守军的总指挥罗卓英已洞察日军全部意图。此役,不仅关乎一地的安危,更是一场围剿与反包围的智慧和勇气较量。人们怀着焦灼的心情,等待着决战时刻的到来。

罗卓英果断定下作战计划,用三道防线逐次撤退,主动引诱日军深入。他布置的第一道防线上,70军与74军分头防守奉新、靖安地区,迎战日军33师团;高安作为第二道防线,49军和部分74军负责阻击日军20旅团;上高泗溪至官桥间,则是最终防守重点。

3月19日中午,日军孤军突进官桥,扑向中国第74军设下的防线。尽管日军借助空中轰炸,一度攻入村庄并纵火焚烧,74军第58师第172团仍在副师长张灵甫带领下发动反冲锋。战士们与敌人肉搏,泥土被鲜血浸染,寸步难让。

官桥一带的争夺尤为激烈。提前布设的雷场堵住了日军坦克,难以前行。傍晚日军增援赶到,却遭中国军队埋伏再度重创。甚至有一幕,敌军发动毒气袭击,黄雾蔓延,许多士兵流血倒地。关键时刻,孙一鸣营长冲上阵地前沿,裹住口鼻,亲自指挥反击,终将局势稳住,拖住敌方增援。

战略要地几经争夺,日军逐渐感受到四面包围的压力。那份悬赏捉拿大贺茂的命令也经部队之间口耳相传,五万大洋的重赏虽令无数战士心动,但更多人心里想的,还是斩获侵略者首脑的荣耀。人们擦亮了刺刀,准备拼死一战。许多百姓自动协助军队,有的用家中门板搭桥,有的冒着炮火送粮,每个人都成了筑起抗战长城的一砖一瓦。

随着孤军深入的日军被断绝了粮道补给,他们的通讯被彻底切断,士气开始低迷。而中国军队已对第34师团形成合围。山林间伏兵无数,通路上布满地雷。被困之敌,进退无门。

3月28日,中国军队最终摸清了大贺茂指挥部的具体位置,合围行动随即展开。74军58师主力同时组织正面攻击与小分队渗透,层层推进。轰炸机的炸弹掀翻土墙之时,阵地上的士兵以刺刀死守阵地。张灵甫指挥部下与死守官桥的日军有来有回,在连番拉锯中消耗敌军体力和弹药。

泗溪河畔,土炮与炸药轰鸣,让敌人难辨虚实。等夜色降临,突击队悄然逼近日军指挥部。大贺茂手持军刀,企图死战,不料被中国士兵出其不意制服。当这一消息传至后方,整个部队斗志高昂。

尽管日军残部试图救援,但封锁线内插翅难飞。他们仅能仓惶撤退,转向南昌方向。

至4月初,战败的日军溃军南逃,烈日照射下的赣西北满目疮痍。胜利的代价沉重:上高田园大半沦为焦土,哀号声不绝于耳。上高之役,堪称用鲜血铸成的胜利。二十六天的激战,给中国军民带来了两万余人伤亡,成千上万百姓流离失所。

每一位牺牲者的身后,都是一段用生命写下的抗敌故事。三桥一役,74军51师师长李天霞率兵坚守石洪桥,用顽强意志挡住数倍于己的敌军。对峙三昼夜,几无弹药支撑,直到全师几近牺牲,敌人却未能推进一步。

还有年轻的排长周阳,带队坚守高地,至力竭时刻仍不退缩。战后,他奋战的山头被尊为“周阳峰”,成为后人敬仰的象征。或如马来西亚侨胞曾天耸,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青年,亲赴前线,多次与敌肉搏,最后献身在遥远的中国土地。

这场胜利的背后,也凝聚着上高百姓巨大付出。地下党、地方组织调集粮草,百姓抢修电线、拆卸家里木料搭桥,每一位普通人都在用实际行动支持前线,将胜利一寸寸推向前方。

上高会战不仅是一次军事意义重大的胜利,更体现出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抗战精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滴血,都诉说着中华民族绝不屈服的誓言。当战火逐渐熄灭,阳光再度普照上高,历史铭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大家并肩作战,外敌再嚣张,也终将被击退,正义终会胜利。

资料来源:

《上高会战》,黄埔,2021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