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爱电竞介绍 87
说真的,互联网每天风云突变,各种社会新闻、离谱段子满天飞,但看多了你还是会被某些“彩蛋”搅个大早。你以为点开的是今日份小确幸,结果内心已翻江倒海。这不,最近广西柳州的外卖骑手被醉汉袭击的事儿又一次刺痛了大家的神经。这个社会,难道真的就像弹幕里调侃的那样——“外卖员活成了现代江湖游侠,风雨无阻,命悬一线”?不禁让人怀疑:咱们的城市真有必要让那些打工人“冒着被无理取闹甚至挨打的风险”才能正常工作吗?
事情咋回事?咱得从头捋一遍。9月26号傍晚,将近7点,正是下班高峰、万家灯火、饿着肚子等外卖的时候。有一名顺丰同城的外卖小哥黄师傅,衣服还带着logo呢,在柳南区某商业街的咖啡店门口老老实实地蹲着等单。他什么都没干,就在那点头哈腰,宛如新时代的侠客守着自己的江湖任务。突然,一名46岁的男子杨某经过这,酒气冲天,既不是客户、也不是同事,更像个“横空出世的NPC”,上来第一句就是:哥们,给我骑车带一程呗!小哥还挺客气,回了句“我工作中,没法帮你”。冷不丁,这位大哥火就上来啦,觉得小哥碍道了,开喷带骂,然后下一秒,拳头直接“接单”。这画面一出来,谁还敢说奇葩只在段子里?
你说现实中,偶遇醉汉大概率是绕路走,但这回倒好,人家骑手根本没得选。咖啡店门口光天化日的,直接遭殴。你猜小哥会还手吗?没有,他全程都没回击,估计脑海里还在转着“服务要有温度,矛盾要冷处理”的平台话术。气愤的是,这种情况下,反而是路人和同行们瞅不过眼,大伙齐刷刷把醉汉扛住,等警察叔叔过来。据说在场还有穿着饿了么工服的同行,一下聚成蓝色正义联盟,仿佛外卖江湖临时组局,直接修罗场变见义勇为。你说,这事儿闹得,真是现实比剧本还狗血。
说起来,警方的效率还是得夸一夸,群众报警后,柳南分局民警呼啦一下就赶到了现场。杨某这货被当场控制,黄师傅立马被送到医院检查。结论是轻微伤,表面看算“轻”,但你说这个心理阴影,那可是一辈子的怕说不定。调查取证后,杨某因寻衅滋事,行政拘留十天、罚款500元,这操作不少网友觉得“象征性惩戒”。咋说呢,十天看着不短,但放在伤害公众服务者的格局里,好像还不够——难怪网络上各种讨论一度爆表。
在这之后,顺丰同城也站出来发声。第一时间去医院慰问,还送了5000块“委屈关怀金”,然后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也安排得妥妥当当。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这些举动很暖心,毕竟打工人说到底图的就是个安全和尊严。公司肯出面,是对底层一线人员的支持“走心、走肾、也得走流程”。不过,评论区热火朝天,有人说“治标不治本”,还有人揶揄“下次再遇到喝多的,还能再赔么?”说到这,你不得不思考:外卖、快递乃至所有一线群众服务岗位,到底有多少安全感?
其实大家心里拎得清,这种场景并非首次上热搜。前几天北京、广州也有类似新闻:外卖员正忙活,被车主嫌挡路、被醉汉莫名其妙推搡的事件屡有发生。“风里雨里我在这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俨然成了某些职业群体的工作日常。问题是,到底谁来保护这些拼命为城市跑腿的人?他们的安全感,真该寄托在平台的“关怀金”、网友的“点赞”或者同行的“临时联盟”吗?说白了,每当遇到极端情况,才临时救火、事后赔钱,还是有点被动。像极了“锁老虎门后补挂钩,马失前蹄才系鞋带”。
倒不如讲,醉酒闹事早咋就根治不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酒后失控,把社会底线当空气。别说管得严不严,有的人亲戚、朋友不也天天担心吗?不少围观群众在微博底下留言,说喝醉了不是免责牌,社会不能纵容这种“喝多了什么都能干”的风气。实际上,这就是城市治理的一个缩影,外卖小哥遇上疯癫醉汉,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身上的缩影。那谁又能保证,下一个“杨某”不会出现在别的岗位、别的城市?
当然也有网友提议,要不考虑给骑手们定期培训自保策略或者“配点手段”?有人调侃让所有等单骑手“佩戴执法记录仪”,遇到奇葩就拍下来当证据。有人更夸张,说干脆给每辆配送电动自行车喷一句:暴力0容忍,关爱小哥人人有责。这都属网络调侃,但背后有份真实的无力感。现实中,没人希望多事,骑手们也不是金刚不坏,有时候就是想安安静静把单送完,平安下班而已。有一说一,这份“小心翼翼”,外卖员和快递员太熟了。
另外,不仅仅骑手们遭殴打,还有不少快递员、出租车司机都有类似遭遇。归根结底,这体现出社会底层劳动者保护机制的不完善和公共安全观念的缺失。你说警方每次都能秒到,那是理想;事实上,绝大多数冲突早就该杜绝在发端。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路见不平拔刀的同行,也不是所有巨浪都会擦肩而过。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习惯了“出了事再处理”,就像桌上杯子碎了才想着收拾,却没有根本防止失手的勇气。
回过头来看,杨某这种闹事者其实就是城市的异类病毒,今天殴打骑手,明天也可能殴打售货员、地铁保安甚至公交司机。相信不少人都记得,今年暑假南京地铁暴力打人那几例,受害者同样无辜。即使杨某这类人有一百种理由,“喝醉了、情绪激动、人生不顺”,法律面前谁也不能拿这些当幌子。说白了,但凡每一个案子都能被严惩、被曝光,久而久之谁还敢擦边?只不过,在惩治之外,咱们是不是更该反思整体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基层保护机制,要不要更早些做点事、少些马后炮?
老百姓其实很简单:大家不图别的,只想要个公道和安全。敢问一句,咱们外卖小哥、跑腿师傅,天不亮就起来,风吹雨打汗水淌,为了省那几分钟给你我送餐,却要在陌生街头提心吊胆,这又是谁的错?他们本该得到的,是尊重和保障,而非“命悬一线”的继续跑单。
最后,平台能做的依旧有限,被打后的慰问、法律援助当然不可或缺,但真正关键的,还是制度的顶层防护到位。比如高危岗位定期普法宣传、加强社区协作、治酒闹事更果断、社会舆论对外卖员等一线群体的正面倡导。至于说恶意伤人者,别只拘留几天,影响大、公开曝光,形成公众威慑力,这才是长久之计。不然,今天杨某进去了,明天李某又出来溜达,出了事还是得靠同行“集体正义联盟”,一波反转接一波。
其实,从单个事件望向城市的日常,“外卖小哥被殴”,它早已不只是一起偶发案件,它是城市文明底色的照妖镜。小哥的委屈不只是5000块关怀金能抚平,社会的松弛与粗暴也不是几个热搜就能消化。你说是不是,我们都应该守住那一点点善良底线,多一份理解,多半分负责。毕竟,谁都不知道人生哪天会变成需要被守护的那个“外卖小哥”。
话说回来,大家觉得,社会应不应该为这些每天城市穿梭、默默付出的外卖骑手们设立更强的安全保障机制?你亲眼见过类似冲突吗?欢迎留言嗨聊,说说你的故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