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新闻动态 108
安徽一急诊医生白大褂扔一边,称玩手机也不给你看病,当地回应!
“玩手机也不给你看!” 医院诊室里,深蓝上衣的男子对着镜头冷冷甩出这句话。拍摄者手在发抖——他只是想看病,却撞见工作人员翘着腿刷手机,白大褂不见踪影,问多两句竟遭如此呛声。这视频像颗炸雷轰穿了凤台县的平静,可更让人心凉的是后续:医院反手一个报警,指控“损害名誉”!真相扑朔迷离,老百姓的看病尊严,难道真能被一句狠话随意碾碎?
手机镜头摇晃着对准诊室:一名穿深蓝色上衣、黑色长裤的男子,没披象征职责的白大褂,正低头沉浸于掌上方寸世界。患者多问了两句,换来一句冰冷回怼:“玩手机也不给你看!” 视频里那句“你那是什么态度?”的质问,和拍摄者“你刚刚态度好吗?”的反击,像两把刀子,瞬间划破了医院本该宁静的空气。
这段视频被抛到网上后,舆论瞬间沸腾。无数网友代入视频拍摄者的视角,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被漠视、被呵斥的患者。“心凉了半截!”“这就是我们生病时要求助的地方?”愤怒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工作人员那句“玩手机也不给你看”,像一根毒刺,精准扎中了公众对某些公共服务窗口长期积压的不信任神经。
医院的反应,却让这把火烧得更旺。面对汹汹舆情,凤台县中医院对媒体表示“正在核查”,但当记者询问关键问题——视频中的男子是否本院员工时,电话竟被直接挂断。这生硬的一挂,在网友眼中无异于心虚的遮掩,瞬间点燃了更多猜疑的火星。
当舆论风暴眼转向凤台县卫健委,得到的回应更让人惊掉下巴——医院已经报警了!理由竟是发帖人“损害了医院和当事人的名誉”。这波反向操作,像在滚烫的油锅里又浇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保护名誉权固然没错,但在视频直指服务态度、工作纪律的尖锐当口,选择报警反击,难免被解读成“不想解决问题,只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医院官网的简介此刻读来格外讽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集医疗、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这些光鲜头衔与视频里的冰冷场景形成刺眼反差。当服务窗口的信任基石摇摇欲坠时,医院最该做的,难道不是以最大的诚意和透明度去直面质疑、查清真相吗?报警这个动作本身,无形中筑起了一道高墙。
更吊诡的是信息流转的“迷宫”。卫健委让记者去找县委宣传部,宣传部接线人员承诺“了解后回电”,最终却石沉大海。这种“踢皮球式”的应对,让公众渴望的真相迟迟无法落地。信息不透明,永远比事件本身更能摧毁信任。
视频里最扎眼的细节之一,是那位工作人员身上不见白大褂踪影。那身白衣,远不止是件工作服,它是医者仁心的象征,是患者眼中专业与责任的图腾。它的缺席,在患者踏入诊室寻求帮助的瞬间,就传递出一种令人不安的随意与不专业。
试想一下,当你忍受着病痛,满心期待地走进诊室,迎接你的却是一个便装刷手机的身影,连头都懒得抬一下。你开口询问,换来的却是漠视甚至呵斥——“玩手机也不给你看”。这一刻,恐怕再滚烫的求医之心,也会被浇得透心凉。这种体验,是对患者尊严赤裸裸的践踏。
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视频所记录的这种服务场景,本身就是一记警钟。它提醒所有公共服务机构:规范着装绝非小事,它是对职业的尊重,更是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当那身象征责任的白衣消失,信任的纽带便已开始松动。
这起风波,看似是一个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实则狠狠撕开了当下医患关系的一道脆弱裂痕。当患者带着病痛和信任走进医院,遭遇的却是冷漠推诿甚至恶语相向,这份信任该如何安放?一句“玩手机也不给你看”,寒了多少求医者的心?
尤其当涉事方是承载着公众托付的公立医院,这种伤害会被成倍放大。公立医院姓“公”,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就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任何有损这一宗旨的行为,都在蚕食其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基础。当医院面对质疑,第一反应不是自省自查,而是急于撇清甚至“报警维权”,这份公信力的流失只会加速。
我们无法仅凭一段视频就断言全部是非,但公众的强烈反应绝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是无数人就医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委屈、不安与无力感的集中爆发。每一次类似的冲突,都在消耗着医患之间本就珍贵的互信存量。
目前,事件核心仍陷于“罗生门”。拍摄网友尚未公开回应,医院和卫健委除了“报警”、“找宣传部”的表态外,关键信息语焉不详。视频中的男子身份、事发时的完整前因后果、院方内部调查进展……这些公众最关心的拼图,依然散落在迷雾中。
凤台县中医院官网简介写着“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这些沉甸甸的字眼。级别和规模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公众有理由期待,这样一家承载着凤台县及周边地区众多患者期望的医院,在面对信任危机时,能展现出与其身份相匹配的担当与透明度。自查自纠的勇气,远比急于撇清关系更能赢得尊重。
公众的追问不会停止。人们要的不只是对这一个案的处理,更期待看到一个机制——当服务出现瑕疵,如何确保监督渠道畅通?如何保障投诉者不被反噬?如何让每一次暴露出的问题,真正转化为提升服务的动力?唯有将整个过程置于阳光之下,让调查公正、处理公开,才能缝补信任的裂痕。
一句“玩手机也不给你看”,撕开了服务态度与职业精神的遮羞布;一次“果断报警”,暴露了面对监督的傲慢与笨拙。当医院的大门向病痛敞开,却对质疑匆匆关上,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份以健康相托的信任?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每个曾遭遇冷漠的普通人都有权追问:下一次病痛袭来时,我们能否确信,那身白衣之下跳动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颗愿意为生命俯身的仁心? 您在医院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
上一篇:你知道你的医疗报销还能这样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