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黄永胜晚年:除毛主席,罗帅是最佳上级!严教背后,藏着怎样的师徒深情

2025-08-19 新闻动态 165

一个曾经驰骋沙场的将领,晚年时期面对儿子“最好的上级是谁”的问题,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如果不算毛主席,那就是罗帅。”这番话揭示了一段深厚且鲜为人知的师徒情谊,也折射出他一生中在军事指挥与个人品格上的成长轨迹。

昔日严教

黄永胜的革命生涯始于17岁,那时他加入了崇阳农民自卫军。不久,这支队伍便与罗荣桓领导的通城县农民起义军会合。尽管起义因敌众我寡而失败,但在罗荣桓的坚定带领下,他们毅然转战湘赣边界,这份坚持为后续的秋收起义奠定了基础。

1927年9月,毛主席率领队伍抵达江西三湾镇,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这次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罗荣桓被任命为三营九连党代表,而黄永胜则从普通战士提拔为三营九连四班班长。正是在井冈山时期,黄永胜因一次英勇击退敌袭的行动,得到毛主席的赞赏,毛主席亲自为他改名为“黄永胜”,寓意永远胜利。

然而,年轻的黄永胜并非没有缺点。1928年初冬,九连驻扎江西永新,一名战士因天冷私拿老乡柴火。黄永胜要求归还,战士不从,他一怒之下扇了对方一耳光。罗荣桓得知后,没有直接斥责,而是循循善诱地指出:“如果我是老百姓,被士兵无故拿走东西会怎样?那个战士是错的,你做得对。但如果你是那个战士,犯错时班长不问原因就打你,你会怎么想?”他强调毛主席的指示,要用说理而非拳头教育同志,让黄永胜认识到体罚的错误。从此,黄永胜再未打骂过战士。

类似的事情并非孤例。红军攻下遂川后,黄永胜负责筹款,因宣传不力进展缓慢,他竟将地主家的半栋房子付之一炬。罗荣桓再次严厉批评了他。甚至在解放战争时期,黄永胜与邱会作搭档任8纵司令和政委时,也曾因安置伤员问题与地方干部发生激烈争执,几乎动手,幸得邱会作及时制止。这些事件都展现了黄永胜性格中冲动、易怒的一面,也凸显了罗荣桓在他成长过程中的教诲作用。

战将本色

尽管脾气火爆,黄永胜的军事才能却毋庸置疑。在红军时期,他就以作战勇猛、指挥灵活著称,深受林彪的赏识。据传,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后,林彪曾对他说:“作战交给你,我就放心了。”有人回忆,黄永胜人高马大,性格桀骜,枪法极准,近身肉搏无人能近其身。他在广州军区任职期间,还曾表演飞刀劈树叶的绝技,赢得战士们的赞叹。

黄永胜的军事生涯中,多次担任关键部队的指挥官。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成立,他被任命为司令员。1948年3月,他又被林彪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并特意调来李作鹏担任副司令兼16师师长,以期提升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黄永胜的果断决策尤为突出。1948年10月24日,林彪电令他率领6纵,以最快速度穿插至新民以西,切断廖耀湘兵团的退路。为了争取时间,黄永胜率部轻装简从,甚至顾不上架设电台,急行军一天两夜,最终抢在敌人前面抵达了黑山、大虎山以东的姚家窝棚、厉家窝棚一带,为全歼廖耀湘兵团奠定了基础。战后,林彪和罗荣桓都对他的大局意识和果断指挥赞不绝口。

晚年追思

黄永胜与邓华的搭档经历也颇具戏剧性。在八路军115师时,黄永胜任685团团长,邓华任副团长兼政委。因邓华常越级指挥,导致黄永胜不满。聂荣臻为此将黄永胜调任独立团副团长。后来,在延安时期,黄永胜甚至开起了“红星饭馆”,引来陈赓带着众人吃“霸王餐”将其吃垮。甚至在解放战争后,他曾偷偷去香港采购,被全军通报批评。这些事件都显示出他个性中的冲动与自我约束力的不足。正因如此,林彪后来曾建议将黄永胜与邓华的兵团司令员职务对调。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病去世,黄永胜对此表现出深切的悲痛。他曾撰文回忆当年在井冈山时期与罗帅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位老上级的敬重与怀念。

1981年9月,组织安排黄永胜到青岛安享晚年。他晚年身体状况不佳,尤其受肝癌困扰,组织特意将他的大儿子黄春光和三儿子黄春耀调到青岛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远离了喧嚣,黄永胜的生活变得平静。他听黄梅戏、古典音乐,闲暇时也喜欢看书。但作为一名老战将,他依然怀念曾经硝烟弥漫的岁月。

七十年代末,黄永胜被羁押期间,家人前往秦城探望,他一度不肯出来,直到大儿子黄春光写信表示要见儿媳、孙辈,他才妥协。黄春光后来回忆说,父亲一直是个“好强”的人。

结语

1983年春节前后,黄永胜病情加重,转入青岛市人民医院治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拉着儿子黄春光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希望穿上军装。在获得组织批准后,1983年4月26日,黄永胜如愿穿上55式军装,安详离世,享年73岁。他的选择,无疑是对自己戎马一生的告别,也是对那些塑造了他、教诲过他的人,尤其是罗荣桓元帅,最深沉的敬意。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