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新闻动态 107
在现代战争的复杂舞台上,每一件装备都关乎士兵的安危与作战效能,而国产军用眼镜,正以其卓越的性能与不断创新的科技,成为士兵们不可或缺的 “战场利器”。它不只是简单的眼部防护用具,更是集防护、智能、信息交互于一体的高科技装备,全方位守护着士兵,助力作战行动高效开展。
防护性能:钢铁护盾,抵御伤害
在枪林弹雨、飞沙走石的战场,眼部防护至关重要。国产防弹级战术护目镜首当其冲,成为保护士兵眼睛的坚固堡垒。其镜片选用耐撞击、光学性能优越的聚碳酸酯材质,拥有超强的抗冲击能力。以江苏戎晟自主研发的护目镜 CTRU - THREE 为例,经严苛测试,它能硬控 18.4mm 霰弹枪在距离 15 米处对镜片的射击,且镜片完好不破裂,有效抵御战场上四处横飞的枪弹、破片,甚至枪械射击时抛出的炙热弹壳、枪口焰吹起的沙尘,极大降低了眼睛受伤风险,避免士兵因眼部受损而丧失作战能力,成为战友负担。同时,镜片两侧还涂有防刮涂层,并具备防雾、防紫外线性能,无论在潮湿环境,还是烈日强光下,都能为士兵提供清晰、稳定的视野,保障作战行动顺利进行。
智能功能:智慧赋能,决胜千里
信息集成与高效交互:首镜科技的 AR 军用眼镜代表着国产军用智能眼镜在态势感知与信息交互领域的卓越成就。它宛如一个微型作战指挥中心,集成多种传感器、摄像头与先进显示技术,将复杂的战场信息直观、实时地呈现在士兵眼前。作战时,士兵无需再手忙脚乱地查看地图或通讯设备,通过眼镜便能精准获取敌我位置、动态以及装备情况等关键信息,态势感知能力呈指数级提升,进而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快速决策、灵活应变。借助强大的无线通信技术,士兵还能与友军、指挥部以及无人设备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例如在城市巷战中,士兵可通过眼镜将现场情况实时回传指挥部,同时接收指挥指令,与队友默契配合,对敌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大大提升作战体系的紧密性与高效性,迅速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智能化操作与辅助决策:部分国产军用智能眼镜内置微电脑和传感器,操作便捷高效。士兵轻按按钮,即可实现战场定位,快速知晓自身与队友位置,还能精准获取敌军部署、动向等关键情报信息,极大提高作战效率。同时,眼镜具备目标搜索功能,助力士兵在复杂战场环境中迅速锁定目标,又快又准地完成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能力,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学习各类战术战法,并敏锐纠正士兵不符合战场环境的错误动作,全方位提升士兵作战素养,为实战提供有力支持。在执行侦察渗透任务时,智能眼镜可与智能手套等协同工作,像遥控器一样操控仿生无人机深入敌区侦查敌情。无人机将前方敌情简报实时传输回眼镜,作战任务清晰显示在镜片上,甚至还能识别地雷位置,为士兵规划安全行动路线,大幅降低任务危险系数。
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砥砺前行
早期,我国在军用眼镜领域相对薄弱,相关技术与产品依赖进口。但随着对军事装备自主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内企业与科研团队开启了艰难的探索之路。以江苏丹阳为例,这座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凭借深厚的眼镜产业基础,投身军用眼镜研发。当地企业全自主研发的拥有 100% 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战术眼镜,荣获 3 项国家发明专利、12 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并成功装备部队。江苏洪旭德生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部长邱宗辉带领团队,面对军用护目镜研发难题,从原材料开始攻关。历经无数次试验,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光学性能和稳定质量的国产化材料,以此为基础打造出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的军用护目镜。该护目镜不仅具有极高的抗冲击性和透光性,还对镜片进行防雾处理,镜腿和镜框可调节,贴合亚洲人脸型,舒适度极佳。2017 年,这款护目镜正式投入使用并广受好评,次年在 “×× 单兵装备系统” 各大模块技术评比中荣获全军军事科学进步一等奖,技术方案编制成军用标准在全军推广。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铸就辉煌
展望未来,国产军用眼镜将朝着更智能、更强大的方向迈进。在功能拓展上,全息屏幕技术有望应用其中,为士兵呈现更为逼真、立体的战场信息,带来沉浸式作战体验。战场数据分析功能将更加完善,通过对海量战场数据的实时分析,为士兵提供更精准的作战决策建议。自身体征测量功能也将成为标配,时刻监测士兵的心率、体温、疲劳度等身体指标,保障士兵身体健康,优化作战部署。同时,随着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度融合,国产军用眼镜将在信息传输速度、处理能力以及智能化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持续为我国军事作战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守护国家主权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