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巴铁向土耳其分享枭龙技术,KAAN 战机热销,报酬话题却被回避

2025-09-01 新闻动态 99

巴基斯坦将JF-17“枭龙”战斗机的核心技术,包括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设计资料和生产线管理经验,打包移交土耳其,试图换取土方五代机项目KAAN的股权。 超过200名巴基斯坦工程师携带装满技术机密的硬盘前往土耳其,里面存着中国独创的“蜂巢式”模块装配流程、PL-15E导弹火控系统适配代码等关键数据。

土耳其拿到这些核心技术后,KAAN战机的原型机测试合格率从60%飙升至95%,装配周期缩短38%。 原本需要磨蹭七八年的KAAN五代隐身战机项目,三年就搞定了首飞到量产的全过程,计划2028年就能交货。

然而,土耳其消化技术后,不仅对巴方的股权承诺闭口不谈,还转身用这些技术抢夺巴基斯坦的潜在客户。 印尼本欲购置枭龙,却撕毁意向书,与土耳其签了48架KAAN订单;沙特更为豪阔,直接下单100架,总价达上百亿美元。

巴基斯坦的卡姆拉航空联合体的JF-17生产线从2024年起就陷入停滞。 由于核心技术外流和200名核心工程师被调往土耳其支援KAAN项目,原本用于生产枭龙BlockIII的精密机床已停工三个月。 原本计划出口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的订单纷纷告吹,连巴空军自身的换装计划都受到影响。

土耳其则在安卡拉新建的KAAN生产线,使用的正是从巴基斯坦获得的模块化生产技术,产能比巴方高出3倍以上。 在迪拜航展上,土耳其将KAAN包装成“纯国产五代机”,宣传册刻意隐去了“技术来源”。

中国作为技术源头方已经启动反制。 中国暂停交付枭龙用的WS-13E发动机,巴空军战备率应声掉四成。 同时掐断KLJ-7A雷达组件供应,导致卡姆拉生产线直接瘫痪。 中国还以“技术敏感”为由,拒绝为巴基斯坦升级枭龙发动机和导弹。

巴基斯坦在枭龙项目中实际上更多是组装角色。 枭龙战机的“心脏”用的是俄制RD-93发动机,巴基斯坦只会装不会造;雷达航电系统全是中国KLJ系列,巴方连维修都得看中方脸色。 卡姆拉基地本质是条组装线,关键零件全靠进口。

土耳其的KAAN战机虽然获得订单,但其使用的美国F110发动机随时可能面临断供风险。 2017年,美国就曾切断土耳其T129直升机发动机供应,导致巴基斯坦15亿美元订单流产。 土耳其计划2026年测试国产TF35000发动机,但完全替代进口仍需时日。

印尼选择KAAN而非中国歼-10CE,一方面是土耳其承诺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在东盟建立独立防务体系的考虑。 沙特的决策则更具地缘政治意味,试图通过支持KAAN项目在阿拉伯世界树立伊斯兰防务标杆,削弱对美国依赖。

巴基斯坦曾有过类似教训。 2018年,巴基斯坦放弃与中国合作,与土耳其签订价值15亿美元的武装直升机合同,购买30架T129。 但因美国制裁导致发动机断供,合同直接卡壳。 巴基斯坦等了好几年,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中国买Z-10ME。

军工合作本质是“信誉储蓄”,巴基斯坦这次提前透支了信用额度。 中国已经要求巴方签署《核心技术防扩散承诺书》,并在新交付的歼-10CE上安装飞控系统锁,未经中国授权无法挂载第三方导弹。

土耳其凭借从巴基斯坦获得的技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用低价与本地化生产策略抢夺市场。 一架KAAN卖8000万美元,比中国歼-35E便宜三成,交货周期还短一半。 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已跳过巴基斯坦直接找中国谈军购。

巴基斯坦二十年来在枭龙项目上积累的技术能力,正成为他人登高的阶梯。 在卡姆拉工厂,工人一边组装枭龙战机,一边学习土耳其提供的KAAN图纸,而埃及和阿塞拜疆的考察团已直奔土耳其看样机。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