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义务兵服役两年后,为什么只有少数人留队?是不许留吗?

2025-09-10 新闻动态 168

我国义务兵服役两年后,为什么只有少数人留队?是不许留吗?还是有更好的选择?

义务兵役制

年轻士兵们在来到军营前,胸口大多都会佩戴大红花。在离开军队回归社会时,他们胸前同样也需要佩戴大红花。这个场景会分别上演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这种现象在我国已经运行了60多年。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好男孩就应该进部队,往大了说是报效祖国,往小了说祖国会培养每一个当兵入伍的年轻人!

1955年,我国颁布《兵役法》,确定了义务兵役制这个制度。法律规定陆军服役3年,空军4年,海军5年。1965年,改为陆军4年,空军5年,海军6年。1967年,又改为陆军2年,空军3年,海军4年。1998年,我国《兵役法》再次进行修订。内容中将陆军服役期限从三年缩短至了两年。

我们在陆军空军海军服役期限上进行了不断的调整,目的是为了降低国防建设成本,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对兵源的质量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在盲目的追求数量和时长了!

待遇保障

义务兵虽然入伍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在部队能够获取不少好处。先说待遇保障方面,在陆军服役的义务兵,每个月的津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7元演变到现在,一个月可以拿到1200元左右。当然,这会和各地的不同地方政策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退役补助金标准上慢慢还实现了城乡合一,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退役义务兵的补助可以一次性拿到10万元以上。教育部还规定,义务兵退役的大学生士兵考研初试可以额外加十分。

这些福利保障,慢慢构建起日益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于是,家长、学校、社会都在鼓励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参军入伍!

既然大家都支持,那为什么义务兵在服役两年之后,大多都没有留在部队呢?

其实这是一种多元选择背后的社会进步的体现。在2018年到2022年,浙江某部队的退役义务兵,一项追踪调查数据,数据显示选择留在部队中转改士官的比例,数据非常的稳定,近10年来是控制在15%~20%之间。

这个数据进一步证明,部队对于士兵质量的要求在逐步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我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7.8%之后,部队对于士兵的学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即便在参军入伍之前,义务兵的学历不高,在部队中,他们也有可能会接受其他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其他的文化水平。

若有战召必回

2018年,浙江某部队的新生代士兵中大专学历以上占比超过了40%。在部队被慢慢培养的更加优秀,两年义务期到了,也就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2021年,在全国退役军人当中,选择复学的退役士兵有65%选择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

还有12%,去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剩下的一些退役者,他们对于未来也不会太迷茫,因为手中有学历、有奋斗的志向、身体素质过人、品德性格也被部队磨练了,他们可以在社会众多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2021年,在深圳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上,华为腾讯和其他企业提供了大量的5g工程师、网络安全岗位都是专门给在部队中学习无人机操作、区块链技术培训所设立的。

这种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进行精准的对接,能够使义务兵在服役两年后依然可以找到人生增值的跳板!

除了可以在社会上找到好工作之外,义务兵退役后,也可以带着在部队里学习到的知识与技术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增产增收!即便不创业,义务兵退役后的社会待遇也不差。邻居一提到谁家孩子曾当过兵?估计都是一脸的羡慕与欣赏!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有着极为灵活的流动式军事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肯定听过若有战召必回。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不可能会让每一位义务兵都留在部队,而那些退役的义务兵群体每年大概会有50万上下的流动规模,他们构建起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库。在关键时刻,他们会迅速转化为国防战力。

例如东部战区某部曾统计发现,在近5年的退役士兵中,有11%在5年后以直招士官身份重新回到了军营。他们带着从社会上学习到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还为部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还是在和平年代,如果战争一旦打响,若有战召必回的良性循环会告诉所有人——他们暂时的离开可并不是终点,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家园!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2-26 [引用日期2025-02-26]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