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一夜之间英国也出状况,十多万人走上首都街头,马斯克想让西方变样

2025-09-19 新闻动态 196

英国上个周末的街头,比平时热闹得多。不是来了王室车队,而是十五万反移民的抗议者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伦敦部分街区。

事后有人调侃,这可能是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机现场。

抗议发起人是极右翼分子汤米·罗宾逊。名义上,是为了纪念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因为他前不久死于枪击。实际上,蹭热点的成分不小。

美国和英国右翼势力的互动,比很多人想象得更紧密。

在抗议人群里,不少人手里是英国国旗,有些则直接举着美国国旗,还有醒目的“MAGA帽”。这就是特朗普粉丝的标配。

马斯克也没错过机会。他通过视频向游行人群发表演讲,直接喊话英国要“解散议会,换个政府”。英方政府听完的反应是,这种言论“令人作呕”。不过骂归骂,马斯克显然习惯了。

这是他第二次在英国的反移民风波中刷存在感。去年类似事件,他就用社交媒体喊出“英国内战不可避免”。今年更直接,为英国右翼站台,敦促首相斯塔默“下台走人”。

罗宾逊的能量,放十年前也就能拉几千人,如今能一下召集十几万。背后原因很直白,英国移民犯罪频发,却迟迟缺乏有效应对。

这些矛盾长年累积,如同堆满柴的木棚,罗宾逊不过是扔了一根火柴。

结果抗议很快变成了骚乱。警方原本以为是普通游行,路线规划和人力部署完全低估了规模。冲突发生后,数十名警员受伤,不少人因袭警被捕。

罗宾逊在演讲时明说,他们只认一个盟友,不是英国政府,也不是欧盟,而是美国共和党,尤其是特朗普和万斯。

这话为什么重要?因为这恰好解释,马斯克为什么闻讯而至。虽然他跟特朗普闹僵,但运动还是在他心里占了分量。他自己说过,之所以对特朗普服软,是看在万斯的面子上。

去年特朗普重返白宫,让MAGA运动达到新高,遇上欧洲右翼抬头,自然形成跨大西洋的政治同盟。

但在英国本土,这股右翼潮流的政治化却更加尴尬。按常理,碰到这么大场面的活动,总有政客想趁机捞分。结果这次,没有一个英国议员出现在现场。就算是右翼色彩浓厚的“改革党”,也和罗宾逊保持距离。原因很简单,这人发起的抗议,每次都以暴力收场,声名鹊起的是他本人,残局却落在别人头上。

马斯克可以不在乎口碑,但改革党要顾及选票,目前他们在民调中领先,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对于他们来说,看工党焦头烂额,比亲自上阵要划算得多。

工党政府的反应,是低调克制甚至有些软弱。虽然骚乱造成警员受伤,但政府没有对抗议整体贴上负面标签,只是追究部分有暴力行为者的责任。

他们的顾虑很现实。抗议规模太大,强硬打压可能把中间选民推向右翼,还可能被特朗普当成政绩宣传材料。于是只能说几句关于“多元”和“不会向暴力低头”的套话,把矛盾抬到价值观层面。

从马斯克的演讲看,他完全在制造对立。他告诉人群,无论他们怎么投票,结果都是会被打压,不如直接反击。

这种话在当前英国政治气候下,其实挺危险,尤其是当背后有跨国的右翼舆论机器推波助澜时。

更微妙的是,连英国商务大臣都在采访中承认,罗宾逊触及了“英国社会深层的不安和不满”。话虽这么说,但接下来的所谓“加倍努力”,并没有实际动作。

这就像火已经烧到门口,还在讨论消防车颜色合不合适。

过去半年,如果工党在移民管理和社会治安上能拿出一点有效措施,这次危机很可能被提前化解。但现实是,问题长期被拖延,到了今天,街头的旗帜已经不止是英国的,还有美国的MAGA标识。

这样的一幕,不管政府愿不愿面对,都在清楚地告诉大家,英国内部的政治对抗,已经被外部力量深度介入。

#热点观察家#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