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7 新闻动态 86
这误会可太离谱了,居然有人讲临淄是因为挨着淄博才这么叫的,真让人哭笑不得!临淄可有三千年的历史啦,可淄博成立到现在都不到一百年呢。淄博和临淄其实没啥紧密联系,要说有,那就是都流行淄博烧烤,还有就是现在临淄成了淄博市下面的一个区。
那临淄这个名字到底咋来的呢?临淄这个地名头一回在历史上露面是啥时候呀?临淄第一次成为县又是在哪个时间点呢?临淄既是齐国曾经的都城,又是大型国企齐鲁石化所在地,它到底经历了哪些历史变化呢?下面,马上给你揭晓答案!
临淄有着很长的历史,它是后李文化的起源地。从临淄境内后李遗址的挖掘情况来看,早在8500年到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和生活了。
在三皇五帝那个时代,临淄这个地方先后成了太昊伏羲氏、颛顼高阳氏还有少昊爽鸠氏住过的地方。
舜虞那个时候,这里归季荝氏管,属于青州的地盘。
大禹的儿子启开创了夏朝,这是中国史上首个奴隶制国家,原有的上下级关系依旧保持。
商汤把夏朝给灭了,然后建立了商朝。商朝刚开始那会儿,商汤封了炎帝的后人,让他们建了个逄国,封为伯爵,也称逄伯陵,临淄那时候归逄伯陵管,等到了商朝快结束的时候,又归薄姑氏管了,薄姑氏就在现在滨州市博兴县寨卞村北边。
周武王起兵推翻纣王,灭了商朝后,创立了周朝。公元前1045年,他把太公姜尚分封到齐地,建起了齐国,国都定在营丘。但营丘到底在哪儿,现在已经没法准确考证了,说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临淄和昌乐两种观点,临淄观点认为营丘就是现在的临淄,昌乐观点则认为营丘在如今昌乐县的营丘镇。
公元前866年,齐胡公为了避开纪国的侵扰,不得不把都城搬到薄姑。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杀了自己的兄长齐胡公,把都城移到了临淄,也有人说齐献公是把都城从薄姑迁回营丘,还把营丘改成了临淄。因为这里靠近淄水,所以叫临淄。这是临淄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之后,临淄做了638年的齐国都城。姜家从齐太公开始,经过西周和春秋,一共传了32代,统治齐国659年,历史上称为姜齐。春秋时,临淄境内有棘邑、酅邑、渠邑等地。
在战国那会儿,公元前386年的时候,齐国的相国田和把齐康公赶到了东海那边,自己掌握了大权,还是把临淄当作都城,建立了田氏统治的齐国,后人叫它田齐。他把酅邑这个地方改成了安平,棘邑改成了画。田齐一共传了8代君主,统治齐国有165年之久。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带领五国组成的联军,一口气拿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齐湣王丢了性命,齐国就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没被攻破。从那以后,临淄有五年时间都归燕国管。
公元前279年,在即墨死守的田单用火牛阵把燕军打得大败,夺回了丢失的土地,还拥立了齐襄王,一起回到了都城临淄。
秦始皇把六个国家都统一了,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头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公元前221年,他下令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这时开始有了临淄县,这也是临淄历史上头一回设县。临淄县归齐郡管,而且齐郡的行政中心就设在临淄。
秦朝快结束到西汉刚开始的六年里,临淄这个地方先后被田家的田儋、田假、田市、田都、田荣、田广、田横这几个当家人轮流管着。
秦朝覆灭没多久,楚汉之间又爆发了战争。公元前203年的时候,大将韩信突然攻下临淄,杀了田广,把齐地给拿了下来。随后,刘邦就封韩信做了齐王。
刘邦当上汉朝开国皇帝后,西汉延续了秦朝的行政区划,依旧设立了临淄县,还在临淄县的东边设置了东安平县,这个县归淄川国管。东安平县的位置,就在现在皇城镇皇城村的东南边;另外,在临淄县的西边设了西安县,它和临淄县一样,都归齐郡管辖。
公元前201年的时候,汉高祖建立了齐国,把他的大儿子刘肥封为齐王,都城设在临淄。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把齐国给撤了,改成齐郡,临淄就变成了齐郡的治所,也是临淄县的治所。公元前117年,又重新设立了齐国,临淄又成了齐国的都城,还是临淄县的治所。公元前110年,齐国再次被撤,又改成了齐郡,临淄又再次成为齐郡的治所和临淄县的治所。
公元9年的时候,王莽夺了汉朝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新朝。因为临淄那块地方有很多齐王的坟墓,所以他就把临淄县改成了齐陵县,把西安县改成了东宁县。齐陵县、东宁县还有东安平县,都归青州的济南郡管。
从更始政权那会儿到东汉刚开始的时候,临淄这个地方被张步给占了。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让汉朝又延续了下去。公元25年,把齐陵县的名字改回临淄县,东宁县的名字改回西安县。到了35年,又设立了齐国,都城定在临淄。42年的时候,重新设置了十三州部的刺史,临淄成了青州刺史的办公驻地。
公元206年时,曹操大权独揽,把齐国废掉,改成了齐郡。到了214年,曹植获封临淄侯,不过他并没有去封地赴任。
三国那会儿,临淄成了魏蜀吴里魏国的地方,归齐郡管,它还是青州刺史和齐郡的驻地。公元220年,曹植没办法,只好去自己的封地临淄上任。
曹魏时期的大权臣司马懿有个孙子叫司马炎,他创立了晋朝,之后临淄就归青州齐国管了,临淄还成了青州刺史办公和齐王居住的地方。
公元311年,曹嶷攻占了青州,把广县撤销并入了临淄县,广县旧址就是现在青州市王府街道的下圈村。同时,他又新建了广固城,还将青州刺史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广固城,广固城的位置是如今青州市邵庄镇的窑头村。而齐郡太守的办公地点依旧在临淄。
五胡十六国那会儿,323年的时候,后赵把青州给打下来了,临淄就成了后赵的地盘;到了350年,段龛占了广固,自己称了齐王,临淄又归了段齐。356年,前燕把广固给攻下来了,临淄就变成了前燕的;370年,前秦把前燕给灭了,临淄又到了前秦手里;384年,东晋把青州给收回来了,临淄就又回到了东晋;394年,后燕占了青州,临淄就归了后燕;399年,南燕把广固给抢了过来,还建了都城,临淄成了广固的主要城市,还设了都尹;410年,东晋的大将刘裕把青州给打下来了,占了齐地,广固城被夷平,青州的地方被划成了冀州的一部分,临淄就再次归了东晋。
在南北朝那会儿,刘裕创立了南朝宋,把东安平县改成了安平县。公元420年,从临淄县的南边分出一块地设了广川县,归广川郡管;北边也分出一块设了重合县,归渤海郡管。到了公元432年,临淄县西北边又分出一块地设了高阳县,归高阳郡管;南边分出地设了东鄃县,归东清河郡管。广川郡、渤海郡、高阳郡和东清河郡,这些郡都归冀州管。
这期间,临淄的县城搬到了东阳城,东阳城就是现在青州市的北关那里,而且,东阳城还是青州刺史办公的地方,不过,原来的临淄城还是齐郡的治所。
公元469年,北魏攻下了临淄,并在县的西边设立了一个新的安次县。之后,广川县与高阳县被划到齐郡管理,安次县也一同归到了齐郡,由青州统管。
北齐由东魏权臣高欢的二儿子高洋建立后,在556年,把安平县给撤了,高阳郡的驻地也搬出了临淄地界,西安县被取消,归入高阳县,临淄县也被撤销,并入益都县,最后就只留下了高阳县,归齐郡管,而齐郡的驻地还是在临淄城。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把北齐给灭了,临淄也就归了北周管,还是照着北齐时的样子来设置,没啥改动。
北周时,外戚杨坚掌权后创立了隋朝。到了596年,他废掉了高阳县,重新设立了临淄县,还在临淄县的西北边建了个溡水县,这两个县都归青州管。到了605年,溡水县被废,并入了临淄县,临淄县的县城也搬到了高阳旧城,这时候它归北海郡管,高阳旧城就是现在朱台镇南高阳村的西边。
唐朝建立者李渊在位时,公元621年,重新设立了溡水县与安平县,让它们归青州管辖。到了625年,安平县被撤销并入了博昌县,博昌县的县城就在如今博兴县湖滨镇寨郝村的南边,同时溡水县也被撤销并入了临淄县,临淄先成了北海郡的下辖地,后来又划归到了平卢道。
五代十国那会儿,还是照着唐朝时的制度来,没啥改动。
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创建了宋朝,之后临淄就划到了京东东路青州的管辖之下。
靖康之变发生,北宋随之覆灭,临淄这片地方被金朝接管,划到了山东东路的益都府管辖之下。
成吉思汗创立大蒙古国之后,在1266年的时候,把临淄县给撤销了,并把它并到了益都县里面。
忽必烈创立元朝后,在1278年重新设立了临淄县,并将其划归益都路管辖。元朝快结束时,临淄的老城变得破败不堪,达鲁花赤李仲明便在老城南边建了个新城,新城建好后,临淄县的官署就搬了进去。达鲁花赤是蒙元时期的一个官职,是成吉思汗设立的,本意是“掌印的人”,也就是负责监督的官员,是地方上行政和军事大权都握在手里的最高官员。
在明朝和清朝那会儿,临淄县一直归青州府管。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皇帝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时,行政区划做了调整,不再设府和州,但保留了县和道,临淄那时归胶东道管。到了1927年,胶东道被取消,临淄直接归山东省管。1937年10月,临淄县划归中共鲁东工委管理。1938年5月,临淄又归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清河特委旗下。1939年7月,临淄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由清河专区管辖。
在抗战那会儿,临淄这片地方先后有过两个共产党领导的四边县。一个是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边县,存在时间是1938年10月到1941年3月;另一个是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存在时间是1939年10月到1940年4月,以及1942年到1945年8月。到了1944年1月,清河行政区和冀鲁边区合到一块儿,成了渤海行政区,临淄就归渤海行政区五专署管了。再到1949年1月,临淄又归了渤海行政区下面的清河专区。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5月,清河专区被取消,临淄县被划到淄博专区。1953年7月,淄博专区改成了淄博工矿特区,临淄县又被划到了昌潍专区。1958年10月,临淄县被撤销,并入了益都县,还是归昌潍专区管。1961年10月,临淄又从益都县分出来,重新成立了临淄县,继续归昌潍专区管。1969年12月,临淄县被撤销,成立了临淄区,归淄博市管。到了1970年1月,临淄区就正式开始对外办公了。
咋样?理解了没?要是不太懂,就多瞅几眼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民族的血性英雄